我的第一張名片,是大二那一年秋天,為了第一次的出國開會,而和社團其他的人一起合印的。
高董那時在台中有個長期合作的獨立設計師,就這麼接下了我們七、八個小朋友的案子,以兩盒不到三百元的低價格,替我們設計了非常高級的名片。不但是雙面彩印,還上霧披,並局部浮凸上亮膜,背面還印上每個人的彩色照片,絕對是張會讓人多看兩眼的豪華名片。設計師因為輸出完後紙張還有剩餘,加量不加價的竟然又多送了我兩盒名片。外加我本來多訂的,就這樣,還沒出社會,我就喜出望外(?)的有了五百張美輪美奐的高檔名片等著我天女散花。
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想說一個小小的大學生,事業是可以做到多大,可以消化掉五百張名片!?搞不清楚究竟是很沾沾自喜有了名片,還是巴不得趕快把這些小小精美卡紙通通消耗殆盡,我幾乎是見了人就發。毫不膽怯,也不覺得可笑,一副見人就鞠躬雙手遞名片對大學生而言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必要禮數。短短一年多不到兩年,憑著我『花了錢就該狠狠用的』的不怕羞哲學,四百多張名片也就這樣紛飛世界各角落(的資源回收桶??)。
可喜可賀的是,筆者截至目前為止,已大幅提高名片發放次數。雖然距完全消耗殆盡尚有一段距離,但至少已有顯著進步,值得稱許。
剛開學沒多久時,學校提供了名片印製的服務。以貴到炸的二十多元美金,換兩百一張一盒的個人名片。如此海削可憐的貧窮研究生一頓,我們也只得攤攤手認了,或許校徽的品牌價值就是值這麼多吧。似乎有點想要比照MBA的模式,職涯規劃的輔導老師很強調所謂的networking.以後想要找到個好工作,就取決在你是否能把握每個networking的機會,讓每個初識的陌生人對你都印象深刻。
但自從拿到名片到現在,我發放的次數卻十次不到。除了一開始時,喜孜孜(?)地分送給至親好友留作紀念之外,根本就也沒好好地發揮它該有的社交效果。不知怎的,膽子和臉皮厚度跟年齡成反比。一想到要刷的一聲拿出名片雙手遞上和別人交換,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一陣難為情。可能是因為不想要為了一個陌生人而費神憑空變出有趣話題好填補尷尬的空白,不知道怎樣讓一個素未平生的人對自己感興趣。曾幾何時,我也是深諳插油之道,怎麼現在卻膽小如鼠,只想在自己的小角落裡自言自語畫圈圈。
唉,這年頭呀,想要落得一個好工作,要下的苦工可不只印張名片這麼簡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