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月份在台北時,接獲了華航正在招募碩士的通知,非常積極地在第一時間便投遞了履歷。九月底時,我飛回芝加哥完成在西北大學最後一學期的課業,卻一直心繫華航的工作機會,始終與招募的負責人保持聯絡,希望瞭解徵選過程的最新進展。我生怕他們已經開始了遴選過程卻聯繫不上在美國的我,所以提出諸如電話面試或視訊面試的替代方案,但求能夠得到一個機會。得到的回應卻是我若不現在返台,我將與華航無緣。

 

這一期天下雜誌介紹了全新名詞『自燃人』 能夠自我燃燒,成就超過主管要求與期待的積極人才,以引出現在台灣企業找不到好人才的苦境。但當業主大肆批評現在人才缺乏國際觀和全球思維時,我的觀察卻是台灣的企業主並非真正求賢若渴,在尋找、甄選、栽培人才上根本不夠積極。嘴上嚷嚷著好人才難找,卻從未付出相對的努力和成本去尋找並留用合適的人。

 

我的好朋友從台灣的頂尖高中畢業後,即推甄上交大的電資學士班,是全班三個女生中的其中一位巾幗女英雄。在學期間,曾有赴美國交換一年的國際經驗。畢業之後,在沒有半個工作聘約的情況下,申請上UCLA的電機所並於今年暑假到英特爾實習。實習結束後,她成功取得英特爾的聘書返回學校,繼續她尚餘一年的學業。問她是否會直接接受英特爾的聘約,她說正在考慮美國其他幾家財富五百的頂尖高科技公司。言談之間,絲毫沒有透露回台灣找工作的意圖。

 

我的好朋友難道不就是企業主夢寐以求的人才嗎?不但擁有優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兼具頂尖國外研究所的全球思維和國際經驗。究竟是什麼樣的烏龍和疏失,台灣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竟然會錯失這樣優異的人才,白白將她送給人才濟濟的美國?

 

其實說穿了,台灣並不是沒有好人才,只是企業主根本沒有概念去哪找,也不願付出心力、拿出誠意去留住這些頂尖的生力軍。

 

反觀美國的大品牌企業,不但設立專門的招聘部門,每逢徵才季更是上刀山下火海地親自走訪各大名校。許多美國長春藤名校根本就是在狗不拉屎的窮鄉僻壤,即使在當地沒有設立分公司的企業,依然心甘情願千里迢迢前往召開個別說明會。這樣的積極,充分展現公司的誠意和謙卑。對美國公司來說,他們個個清楚知道,這些頂尖學校的畢業生有選擇公司的權力,好的選項更是不計其數。徵才季不僅是公司在徵選學生,更是學生在挑選公司。這很明顯是美國和台灣企業在態度上的不同。而態度決定高度這句話,果然不假。

 

透過主動提供實習機會,許多美國大企業,往往在學生仍在學期間,就已經能夠篩選出適用的人才,並搶先聘留。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卻極為少見。對一個薪資水平本來就相對低靡的市場來說,業主仍然無法提供足以吸引人才的配套方案,只會助長更多優秀的自燃人迫不得已而出走台灣。

 

我曾在五個不同國家求學,大學期間更有多次參與國際事務研討與辯論的經驗。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之餘,也爭取各類實習機會加強自己的實務經驗,並同時兼顧學業表現。大學應屆畢業及順利申請上美國西北大學,我希望十二月畢業後,能夠回到我的家鄉台北,根留台灣為我的國家打拚。然而放眼望去台灣就業市場的現像,我卻是一片灰心。我積極的表現出自燃人該有的衝勁和主動,竭盡所能的希望可以替自己製造機會,只見本土企業卻不願意竭盡所能地製造更多和優秀人才接觸的機會。

 

台灣的自燃人是稀有動物,只是因為我們早就出走照亮異鄉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GAPONY 的頭像
    MEGAPONY

    拒馬˙磨坊賺美金˙威呀心杯杯

    MEGAP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