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一個非常需要歸屬感的人,大一那年第一次離家,滿滿一大休旅車的行李中,一半都是能讓我在異地複製“家”的幻覺的道具:從出生陪伴我到現在,高齡二十二、四邊脫線到要解體的security blanket;流滿我口水(噓!這是秘密)的小叮噹布偶;最寶貝的家人合照相框;好友送的馬克杯和雜七雜八包含桌曆磁鐵MEMO夾盆栽珠寶盒等集無用之大成的各種擺飾。打包的時候還因此跟我媽吵了一架,她實在無法理解對於這個有強烈戀物癖的女兒,這些東西所代表的重大意義。彷彿有了他們,我就可以假裝自己還在家裡,還是那個可以把所有寶物藏在床底秘密基地的死小孩,還可以暫時不要長大。
永遠都記得出門的那天早上,送我出門的媽咪無視坐在後座,已經哭的梨花帶淚的我,as if I wasn’t sad enough, 她說「今天以後,你就是家裡的過客!!」我可以理解她想要期勉我趕快展開新階段新旅程的鼓勵,但,過客?這是我生活十八年的家耶! 這句話讓我哭了整整一個學期,學期中每次回家看到日漸變成我妹書桌的我的書桌就開始感傷,每年寒暑假打包回家的包裹就這樣不斷陷入pack- unpack循環,我的家,在紙箱裡。
出國的時候,來回都超重的行李也是拜這些“家當”所賜,寧可少帶兩雙鞋子幾件衣服也要把他們運上飛機,我可以忍受穿醜衣服醜鞋子但無法忍受在一個不像 “我的地盤”的地方生活工作,因為歸屬感無價。
去年暑假,如果你還記得我的哭夭抱怨,也是因為我的不斷遷徙(當然還因為感情上的,你清楚的),看到還沒拆封歸位完又要開始打包的行李,任誰都會有點疲乏心酸吧!
所以說我也有點懷疑我有沒有自己想的這麼適合居無定所的吉普賽生活,討厭週而復始的規律不代表不喜歡在充滿熟悉氣味的房間中醒來,喜歡探險刺激不代表能勝任週而復始的分離聚首,噯!我的理想生活型態可能是短期打工大賺一筆後流浪一陣,錢用光了就回來,賺夠了又出發。世界這麼大,我就是自己的家。
無論如何,星期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個無聊的辦公桌佈置成一看就知道是郭梅格桌子的風格。
有沒有?保證不會認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