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福爾摩斯的城市,有黑頭圓胖老爺車出沒的街頭,頭戴黑色毛茸茸高帽、身穿筆挺紅制服的白金漢宫侍衛,乞丐王子的西敏寺,兒歌裡倒不下來的倫敦鐵橋,只會出現在書本裡的神秘古石陣。如今,忽然間只剩下咫尺的距離,感覺是如此的不寫實。
午夜時分的倫敦,依然透出只有大城市才有的活力。National Express A6隱身在倫敦街頭的車水馬龍中,晃動著笨重的身軀緩緩推進。心裡有種泰然,牽制著蠢動的興奮: 泰然因為自己的一人旅行處女航,第一站停靠的是英語系的大城市,因為知道在一切的陌生中,有人正在等候我;興奮,卻不全然是因為即將親自遊歷這個不過才幾小時前,對我而言只存在於歷史課本和電視機裡的城市,而是因為這次的旅行,探親的意義大於旅遊。半年沒見到邦邦,雖然也沒有誇張到天天想念,但多少還是懷念那些個在他房間打地鋪、徹夜聊天的夏夜。會不會還有機會讓我可以重新再體會一次如此稀鬆平常卻珍貴千金換不回的片段?
終於見到在寒風中苦等我一個多小時的哥哥,就算穿著有如米奇林的蓬鬆防風外套,頭戴著更加凸顯他後到臉形的毛帽,卻依然看得出他消瘦許多,臉上也冒出許多痘痘。沒有甚麼戲劇性的重逢劇碼,畢竟我們兄妹倆一個又冷一個又累兩個又都是悶騷鬼,很有男子氣概的互相擁抱,拍拍彼此的背,凱子邦更有男子氣概的隨手就攬了一輛計程車(黑頭圓胖老爺車!!!)。6鎊,這就是想在倫敦換得便利的代價。
馬煥宣扛著名為"在英國唸碩士學位"的沉重標籤,似乎也就沒有餘裕或是那個膽允許任何旅遊的念頭浮現腦海;如今老妹來探親,總算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好好出來走走,也多個藉口讓信用卡多出來活動筋骨。
一人62鎊的溫莎堡-巨石陣-古羅馬浴場一日遊,說來真的非常划算。主要是因為三者都離倫敦有好一段車程,古石陣根本就是座落鳥不生蛋的鄉下。溫莎堡曾經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它的天然地利優勢讓敵人無所遁形,大老遠就會被守在城池上的弓箭手察覺,命喪箭下。如今溫莎堡已成為英國皇室的寢宮,宴請重要賓客的所在。
從溫莎堡直搗巨石陣,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和凱子邦討論著我們最擅長的那些言不及義,不過就是兄妹之間的打屁閒聊,卻是這趟倫敦行最令人期待的重點。從他如何宅在家裡,進而發掘一堆令他上癮著迷的台劇(然後我也淪陷了...),到他命運多舛的感情世界。或許要重回那些酷熱多話的夜晚,要比想像中簡單得多。
第一次知道Stonehenge是什麼碗糕,是我十歲的時候吧,從Scholastic郵購了一本以Stonehenge為背景的懸疑小說,從此之後就一直很想親眼見證那個書中總籠罩在陰雨之下,詭譎又神秘的古石陣。當遊覽車駛入在綿延無盡的草原中闢出的那條筆直車道,我興奮地八在車窗上笑道合不攏嘴,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錯過了什麼,就怕沒有把每分每秒每個細節都烙在腦海裡,像自己小時候,每年兒童節早上的憨笑。天氣好到讓我要落淚。頭頂那匹湛藍的畫布完美無瑕,被朵朵鬆軟看似入口及化的棉花糖點綴著。整片浩瀚草原沐浴在金黃色的光輝中,就算瞇著雙眼,Stonehenge的雄偉和無法言喻的神秘肅穆依然盡收眼底。如何形容自己置身於兒童讀物故事背景的不可思議?我佇立在那蔚藍和綠原沒有嫌隙的綿密吻合之下,讚嘆眼前令人屏息的美景,感動我有幸在22歲的稚齡就見證上帝最讓人驚嘆的自然奇景之一。
傍晚,獨自搭上往牛津的列車。我想對於闊別已久後與友人再度重逢的時刻,多少是讓我緊張的。該說什麼,該做什麼才能跨過時空的隔閡,讓彼此的現在再次同步?
還沒出月台就老遠看到李安妮的身影。是怎樣我認識的所有來英國唸書的人,都這麼可憐地消瘦這麼多??
在牛津的停留,倉促不到24小時,我卻親眼見識到李安妮天天都要面對的挑戰。她與我分享她的最新生命更新,她的朋友,分享那讓她又驕傲又疲憊的學校,甚至是她的家,她房間的地板。直到親自走了一趟牛津,才忽然間真實感受到牛津那不可攀的高度(現在可能有點改觀!?),才真正懂得李安妮是如何窮盡所有的勇氣和力氣去迎戰每一天。
和李安妮的別離,草率倉促如同我一陣風地拜訪。下一次見面不會太遙遠,所以可以這麼瀟灑,好像我不過就住在下一條街,好像隨時都可以在約出來喝一杯cream tea.
我嘲笑馬煥宣沒有文化素養,大老遠的在倫敦兄妹重逢,他不善用地利之便,不帶我去看百老匯,卻要拖我去看電影!?那我的芝加哥和悲慘世界是要怎麼辦!!??臨時的特惠票很順理成章地賣完。天意如此,凱子邦樂不可支地說,腳程更加輕快,蹦蹦跳跳地直往IMAX電影院衝,就差沒有當街手舞足蹈起來。欣然同意,是因為說到底看電影一直是我們兩人的thing。他總是愛在我要段考,要期末考,要聯考的時候,吵著要請我看電影(真的很會挑時間耶!!!????)。上了大學就比較少看電影,卻始終沒和主流脫節,全拜他所賜吧。不過倫敦的ODEON戲院自成一個景點也不為過。戲院廳內的格局根本就媲美舞台劇場,就連舞台也大得嚇人。這是我第一次,看預告片的時候,觀眾還會鼓掌叫好。變形金剛的魅力果然無窮啊。
在倫敦的最後一天完全就是在徒步行軍打仗。雖然並沒有一個訂定的行程,說到底完全也只是隨性地順著最合理的觀光路線遊蕩:從西敏寺晃到國會大樓,向大笨鐘致敬,再跨越泰晤士河,看見了顯得有點突兀的倫敦之眼,臨時起意的拜訪了達力的奇幻世界,再憑著一股只有hard-core觀光客才有的固執,一路從Westminister Bridge走到了London Tower Bridge,只因沒看到倫敦鐵橋,就不能算是來過倫敦。馬不停蹄地連大英博物館都不放過,匆忙的差那麼一點就要與白金漢宮擦身而過!
倫敦的四天三夜圓了我的兒時夢,終於踏足在這歷史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城市。有種說不上來的莫名感動。又或許是哽在喉嚨不願承認的不捨,在車站與凱子邦的別離,下一次的重逢會是在我們同樣思念、同樣離開許久卻依然熟悉絲毫不會模糊忘記的台北。我想是這樣的確據,讓我們可以再一次的道別,小題化這場小別的惆悵,再一次頭也不回地各奔東西。
留言列表